女星罹關節過動症!4個QA一次看,這5動作輕鬆做到反而是警訊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日本天后宇多田光15歲時的成名曲《First Love》,隨著日本熱播劇集《First Love初戀》再次翻紅,並在發行24年後登上台灣串流平台排行榜第一寶座,就連宇多田光自己都訝異地發文表示「不可思議!」今年39歲的宇多田光,直到今年1月仍有最新專輯問世,自出道以來始終維持著窈窕、健康形象,不過前幾年她卻曾發文表示自己罹患「關節過動症候群」,甚至演出後會因為疼痛需要立刻在現場接受按摩才能回家。專家表示,關節過動症候群看似少見,實際上在台灣並非罕病,若有該症,就可能出現關節僵硬、喀喀作響、容易脫臼、反覆扭傷,甚至出現消化問題、頭暈、昏倒等狀況。
2019年5月,時年36歲的宇多田光曾於社群發文表示,自己去整骨院時才意外得知自己一直以來都有「關節過動症候群」(又稱鬆筋症候群、運動過度症候群、Hypermobility syndrome),表示自己的關節比普通人更軟;而和宇多田光一同進行巡迴演唱會的相關工作人員也受媒體訪問表示,宇多田光在現場演唱結束後,會因為疼痛在會場立即呼叫按摩師,按摩紓緩後才能回家。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Hikaru Utada(@kuma_power)分享的貼文
關節過動症候群是什麼?誤會先天筋骨軟,可能一輩子不會發現該症
近畿大學醫學研究科骨科醫師井上紳司表示,關節過動症候群簡單來說,就是關節的可動範圍過大,周圍因此產生疼痛等現象,由於民眾不太了解,容易錯漏該病的風險,在運動後產生疼痛的案例相當多,能夠透過宇多田光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病是非常棒的。
桃園長庚體適能中心主任林瀛洲曾受媒體訪問表示,該症就如同扁平足,嚴重程度並未到「疾病」程度,是一種會產生不適症狀的「症候群」。雖然宇多田光一直到成人時才發現自己有該症,不過,事實上關節過動症候群是一個可以在孩童時期就能發現的「症狀」。台灣嘉義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凱華曾受媒體訪問指出,該症常在3~6歲,因姿勢怪異或外觀異於常人而被家長留意就診發現。
陳凱華醫師就曾有朋友女兒到家做客,發現該女孩膝關節呈現S型、走路姿勢怪異,坐在沙發上時也像「趴趴熊」,因此發現該症。而若童年時未被發現罹患關節過動症候群,當成年後,由於人體筋骨本來就會變硬,症狀也會減少,因此部分成人一輩子也不會知道自己有該症狀。
關節過動症候群症狀有哪些?留意肌肉關節僵硬疼痛、容易脫臼
關節過動症候群並非疾病,那麼,若患有關節過動症候群一定會怎樣嗎?又會出現哪些不適症狀呢?綜合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住院醫師林威廷以及蘇格蘭國民保健署的衛教資料,該病是一種顯性遺傳疾病,主要會影響人體膠原蛋白合成,使關節的活動範圍不尋常地大,能將四肢移動到他人無法移動的位置。
儘管許多民眾即使有關節過動症候群也不會有任何症狀,甚至部份職業(如芭蕾舞者、音樂家等)可能還因為能較常人更有彈性而有所益處,不過,部份民眾則可能會產生下列不適:
- 關節、肌肉僵硬、疼痛
- 關節喀喀作響
- 關節容易脫臼
- 疲憊
- 反覆受傷(如扭傷等)
- 消化問題(如便祕、腸躁症)
- 頭暈、昏倒
- 皮膚薄、鬆弛
- 尿失禁
- 兒童動作發展遲緩
- 容易瘀血
- 憂鬱、恐慌
臨床上,許多病患常在童年就會產生症狀,且症狀以膝蓋等下肢部位居多,生長痛、腰痛都是常見主訴,主要因核心肌肉無法正常運作,再加上關節過動導致姿勢不良造成。
此外,由於小朋友指關節不穩定,因此寫字姿勢奇特,長期下來也會造成肌肉疲勞,進而出現寫字困難等動作發展遲緩、異常現象。
怎麼判斷關節過動症候群?5動作自我檢測
若民眾以往對關節過動症候群認知較不足,或許不少人在毫無不適狀況的情況下,根本不知自己有該症狀。那麼,除了就醫請醫師診斷外,該如何自己判斷呢?
物理治療師李哲緯曾於社群為文提供了簡易的評估方法,若以下選項超過4分,就可能是關節過動症候群:
彎腰輕易手摸地(1分)
© 由 早安健康 提供 判斷關節過動症候群:彎腰手摸地
膝蓋過度伸直(左右各1分)
© 由 早安健康 提供 判斷關節過動症候群:膝蓋過度伸直
手肘過度伸直 (左右各1分)
© 由 早安健康 提供 判斷關節過動症候群:手肘過度伸直
大拇指可碰到前臂 (左右各1分)
© 由 早安健康 提供 判斷關節過動症候群:大拇指碰到前臂
小拇指伸直超過90度 (左右各1分)
© 由 早安健康 提供 判斷關節過動症候群:小拇指伸直超過90度
相關的 Facebook 貼文
分享至 Facebook
關節過動症候群需要治療嗎?增加肌力保護關節、降低不適感
那麼,若有關節過動症候群又該怎麼辦呢?事實上,根據蘇格蘭國民保健署的衛教資料,若民眾完全無不適症狀,並不用醫療治療與協助。若出現造成生活不便的各式症狀,則可透過運動、物理治療等方式控管疼痛,並讓日常生活更輕鬆。
陳凱華則受媒體訪問建議,可透過增加肌力保護關節、降低肌肉不適感,年幼患者可以多戶外活動、透過游泳、攀爬增肌,成人則建議重訓。而跳舞、瑜珈這類必須拉筋的運動,則可能讓韌帶鬆弛得更嚴重,反而產生負面影響。
(本篇動作示範圖由「生生優動運動物理治療所(錢畇蘴物理治療師)」協助提供)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運動常膝蓋痛、軟腳,小心前十字韌帶受損!防膝蓋退化必知修復法
- 防退化性關節炎,先救韌帶和肌肉!醫:保養關節多吃杏仁、奇異果